阅读:0
听报道
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波动的核心变量:外部环境,看政策与货币;内部环境,看供求。
这是一个非常简明的分析框架。
关于供求,有很多指标,比如统计局公布的商品房待售面积,易居院监测的百城住宅库存与去化周期等。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近日易居院新研究的指标。
以住宅销售面积作为需求指标,以住宅新开工面积作为供应指标,同时剔除新开工当中配建保障房与房企自持部分。
新开工是期房预售的先行指标,一般领先三个季度,为了计算方便,我们这里按四季度。
我们计算2019年35个城市商品住宅的供求比:
2019年供求比 = 供给量/需求量 = 2018年新开工面积/2019年销售面积
供求比越小,说明商品住宅需求量超过供给量越多,供小于求,当前住宅市场更可能处于繁荣阶段;供求比越大,说明商品住宅供给量超过需求量越多,供大于求,当前住宅市场更可能处于降温阶段。

2019年,北京、天津、岳阳、乌鲁木齐和厦门等城市供求比最大,分别为1.76、1.37、1.32、1.25和1.19,均大于1,供大于求。除了乌鲁木齐和岳阳以外,排名靠前的城市主要为一线城市或热点二线城市,是2019年整体表现相对较弱的城市。
呼和浩特、大连、昆明、沈阳和北海等城市供求比最小,分别为0.4、0.6、0.6、0.72和0.72,均明显小于1,供小于求,这些城市主要是2019年楼市表现较好的弱二线和三线城市。
2019年,楼市表现较好的城市通常供求比较小,即供不应求;楼市表现较弱的城市通常供求比较大,即供大于求。
按照短周期的市场规律,当下供不应求的城市未来较有可能供应量增大,因为楼市的繁荣会使开发商加大拿地开工的规模从而增大供给,而需求量则有可能在持续繁荣偏离正常水平后开始回落,最后使得供求关系重新向合理水平回归。
因此,仅从供求关系上来看,目前供求比较大的城市,未来供求比更有可能逐渐降低,伴随楼市低迷期的逐渐消失;目前供求比较小的城市,未来供求比更有可能逐渐增大,伴随楼市逐渐开始调整。
从实操上看,尤其值得关注的有两类城市:
一类城市,是已经楼市降温,但供求关系仍能保持供略小于求,比如郑州、武汉、合肥、长沙、上海。市场一旦反转向上,则供不应求情况将加剧,房价将很快上涨。
另一类城市,是楼市还没降温或刚降温,但已经呈现供大于求,比如杭州、温州、三亚、成都、南京,则未来两年供大于求的情况将加重,房价将下跌!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