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天,统计局公布了7月全国房地产数据。
 
总体看,多数指标都是下行的,或者增速收窄,或者处于下跌状态。
 
诸多房地产指标中,最重要是量与价。
 
1-7月,全国新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1.3%,今年以来,一直呈小跌状态。说明全国楼市总体处于“冬天”。
 
销售额,则仍保持正增长,只不过,今年来增幅较去年“腰斩”了。
关于价格,统计局并无公布全国均价。但既然同时公布了成交面积与金额,很容易计算出均价。
 
今年1-7月,全国新房均价9367元每平米,同比上涨7.7%!
 
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4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
 
房价也是名义的,所以相比8%的收入增幅,7.7%的房价涨幅,还算温和,基本相适应吧。
 
相比2018年,全国新房均价上涨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 名义增长7.8%,说明2018年房价涨幅过大了,不合理的,所以要严加调控!
 
老杨拉了一个跨度30年的房价走势图。
看图,全国房价涨幅较高年份,分为两个集群:
 
第一个集群,是1988年至1993年,尤其是92年和93年,主要是海南岛房地产价格暴涨,出现泡沫,而且中国史上最大的房地产区域性泡沫。
 
当时,中国房地产界大名鼎鼎“万通六君子”,就是在海南挖到第一桶金,并在泡沫破灭之前,非常侥幸的撤离!
 
后来继续搞房地产开发商的有三位:
 
1、大哥冯仑思想家,最后的得意时光,要追溯到2004年“傍大款”,与天津泰达合作;后来有一次高光点是“立体城市”;再后来,把万通给弄丢了……
 
2、小精豆潘石屹,居然在2006年初就高调宣布:退出住宅产品市场、专心做商业地产开发。结果,完美的错过了2009-2010年、2012-2013年、2015-2018年,三轮住宅市场的行情,而商业地产行情却越来越差!近来,木工活功夫倒是越来越好了……
 
3、佛系易小迪,看近日的一条新闻:阳光100债务近300亿现金仅26亿 年销售目标完成3成拟转换品牌战略
 
老杨的感慨:30年河东30年河西,如果决策者的视野和思想,不能与时俱进,则企业过去的辉煌很难持续…
 
因为,正是由于成功逃离了93年的海南楼灾,后来又经历了1997、1998年、1999年东亚经济危机期间中国楼市的再度低迷,所以上述三位地产大佬,对于进入21世纪的中国楼市,一直保持谨慎态度。
 
所以,三位大佬,集体错过了第二个房价大涨的集群时段:2004至2009年(除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
 
实际上,还有第三个全国房价大涨的集群:2016至2018年!
 
看上图,2016年、2018年房价上涨略超10%,2017年只有约6%,但事实是很多热点城市都实行了新房限价,人为抑制的新房价格涨幅,而二手房价格涨幅则相当之大!
 
老杨的结论:
 
第一个房价大涨期,由于尚未房改,只局限于以海南为主的南方个别地区,但区域泡沫很大,后来跌得也最惨!
 
第二个房价大涨期,我国经济高增长、居民收入高增长、出口爆增、本币强劲升值,虽然看似房价涨幅大,但实际没什么泡沫,上述三位大佬集体误判!
 
第三个房价大涨期,老杨苦思良久,找不到合理的支撑因素。大家帮忙想想吧。
话题:



0

推荐

杨红旭

杨红旭

493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中央电台特约财经评论员,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房地产政府智囊、企业智囊,房地产短周期理论的创始人,房地产“白银十年”的首倡者,全国房地产界最高产的地产专栏作家,上海首批房地产业领军人才,上海交大房地产总裁班特聘讲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