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昨天央广经济之声,电话连线我做了一档评论。其小编在网上公布一些文字纪录,我再补充一些,把这个话题讲得更透些。

 

央广网北京3月1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北京市住建委昨天表示,将对自住房销售政策进行调整,一是只针对无房家庭进行销售,二是不允许三年内有房屋转出记录的家庭申购。另外,本市正在研究规范自住房租赁的相关政策。

 

北京市住建委表示,随着本市近年来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增长、居住证制度实施等情况变化,2017年,北京市住房保障部门将会同市公安、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国土等部门,研究进一步放宽公租房准入标准,扩大保障范围,让公租房更多地惠及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三类人群。在具体工作中,结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居住证制度和本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变化等情况,实行分类保障,实施差别化租金。

 

同时北京市住建委强调,为加强自住房等保障房后期监管,把握住房的居住属性,目前市住建委正在研究规范自住房等房屋租赁管理的相关政策,拟将已购保障性住房出租纳入市、区政府搭建的交换服务平台统一管理,进一步规范已购保障性住房出租行为。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杨红旭:“从北京市的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出三个变化:一个是自住房政策收紧;第二个是公租房入住门槛放宽;第三是比较注重房屋租赁。

 

首先,我们关注一下全国住房保障政策的演变。

 

在过去十几年中,中国的经济适用房是第一个保障房的产品,90年代最先推出。

 

1998年房改之后,政策规定对低收入家庭的实行廉租制,但滞后至2006年,国家才大力推进廉租房制度的落实。

 

2007年楼市比较火爆,部分地区推出了限价商品房,其中也包含北京、上海、杭州等。

 

2010年国家提出指导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公共租赁房目前成为了一个最主要的住房保障产品。

 

十二五期间,国家比较重视棚改房,提出并完成了36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

 

2014年,住建部选了六个城市进行共有产权住房的试点,其中就包括上海、北京、成都、淮安等。

 

目前,国家比较关心两个方面:一个是棚改,另一个是公租房。

 

其次,再来看看北京的保障房体系与自商房。

 

北京市住建委公布的2017年度竣工建设计划用地情况:竣工公租房3万套,经适房0.9万套,限价商品房1.7万套,自住商品房1.7万套,定向安置房2.2万套。

 

从目前看来,北京市是全国范围内住房的种类比较多的一个城市,体系也是比较复杂的。包括了五类产品,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城市。

 

2013年部分城市的楼市非常火爆,其中北京房价领涨全国。正如当前北京的二手房的涨幅比较明显。

 

于是,2013年10月,北京市政府宣布要在两年之内建7万套自住型商品房,主要目的是稳定房价。这是一个共有产权性质,价格比周边商品房价格低30%左右,按照规定五年之后可以卖,卖的时候你需要向政府补交30%的差价。

 

北京的自商房制度,优化了住房的供应结构,稳定了房价,促进了民生。比如,2016年新建商品住宅均价:深圳高达5.4万元每平米,上海为3.8万元,而北京只有3.3万元。自商房拉低了北京商品住宅的成交均价,因为从性质划分上,自住型商品房属于商品住宅。

 

当前国家住宅供应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高端,供应纯商品房,中高收入群体购买。

低端,供应公租房(已与原来的廉租房并轨),或者租金补贴,棚户区改造所需的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已弱化,比如上海将其转化为共有产权房,个人可以买六成左右的产权。

中端,国家层面并无一刀切的政策,各地情况有别,允许地方尝试、创新,比如限价房,北京的自商房,部分地区的共有产权房,面向收入不低、积蓄不多的新就业年轻人的那部分公租房。

 

显而易见,北京过多的强调中端,现在居然有三个产品:自商房、限价房、经适房,同时进行大量供应,这是其他城市所没有的!

 

最后,北京自商房收紧的的目的。

 

当前,北京带有政策性、保障性的住房产品,仍以供应产权房为主,把大量的政府资源、把产权卖给个人,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准入退出制度,则很容易产生“搭便车”的现象,那些不符合标准的中高收入群体、多房家庭,也通过各种方式揩油、占便宜。

 

收紧自商房的准入标准,只有无房户、且三年内无房屋转出记录的家庭才能购买,就能明显堵漏。甚至,如果想要更严格一些,还可以限制离婚不满三年的人购买。因为这是政府补贴的特殊房子,宁可误伤一个人,不能纵容十个人混水摸鱼。

 

目前全国的住房保障政策,是由所谓的卖房转向以租房为主。北京一方面收紧自商房准入,另一方面放低了公租房的门槛。可见,北京市的住房保障政策,也在跟着全国住房政策的大势变化而变化。

 

最后一点,北京市缺地,尤其缺房地产开发用地!2016年北京市计划供应住宅用地1200公顷,结果远没完成供地计划,具体数据我没找到。2017年计划供应住宅用地610公顷,官方说是经过深入测算的,够用了,但专家与媒体看到这个数据,立即说北京供地量腰斩,房价还得暴涨。

 

计划只是计划,大家不要太当真。但从2017年住宅用地计划量大减一半,可知官方确实因缺地而无奈 。

 

再来细看这610公顷的结构:保障性安居工程350公顷,商品住宅260公顷。大家明白了吧,保障房用地优先供应,占大头。而商品住宅用地被大幅压缩。注意,260公顷中又抠出一块:83公顷用于自住商品房!

 

地主家也缺粮。北京的商品住宅用地,实在太缺。于是,只能收紧自住性商品房的购房资格了。

 

依老杨的见解:北京根本没必要搞那么多自商房、限价房、经适房、安置房,至少可以缩减一半,然后政府发购房券与租房券,以货币方式补贴符合标准的人,让他们拿着补贴去市场上买房或租房,这样的运作方式更符合市场机制,让供需经过市场机制更好交易与配对!省出的住宅用地指标,公开出让,让开发商根据市场需求建中高档房,满足改善者、有钱人的需求。

 

最后,再说一句很多网友关心的话题:2017年北京宅地大降一半,房价因此会继续暴涨吗?

 

老杨认为:不会。因为,楼市降温期,需求面因素占主导,而非供应面。

 

【公众号:1、杨红旭楼市研究  2、购房研练社】

【申请VIP粉或听内训课:加微信ysunwoods】

话题:



0

推荐

杨红旭

杨红旭

493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中央电台特约财经评论员,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房地产政府智囊、企业智囊,房地产短周期理论的创始人,房地产“白银十年”的首倡者,全国房地产界最高产的地产专栏作家,上海首批房地产业领军人才,上海交大房地产总裁班特聘讲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