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研究房地产市场,最难的问题是市场需求。过去两年,易居研究院有一个专题研究:“中国35城房地产短周期投资风险识别系统”,针对35个大中城市的年度市场风险与机遇做系统性跟踪研究。其中包括需求面的研究。

 

结合我院的最新报告数据,老杨做一个系统性的分析与解读,分为几个系列吧,每次简短的讲一点,讲多了大家也没耐心读。对不?今天讲第四段,聊聊大学生。

 

大学生多的城市,相对有活力,部分大学生毕业后会留在所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同时,能反映一个城市人才的增长与集聚的潜力,有利于所在城市的产业升级,尤其是发展创新产业。

 

因此,大学生在校人数及其变化,可以提前反映未来几年年轻购房群体规模和变化情况,尤其是刚需类住房需求。

 

2015年,34城大学生在校人数(石家庄未公布此数据)排名前三位依次是广州、武汉和西安,人数分别是104.3、95.7和84.9万。

 

后面依次是郑州(82.4万)、南京(81.3万)、成都(75.6万)、重庆(71.7万)、哈尔滨(66.4万)、合肥(61.5万)、北京(59.3万)、南昌(58.7万)、长沙(56.9万)、济南(53.6万)、天津(51.3万)和上海(51.2万)。

 

大家肯定有些奇怪,怎么北京和上海排名不在前列?为了统计的方便性,只选了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生,而这一口径的数据,京沪确实不算多,但如果算上另外两组数据,排名就会提前几位。比如上海:全市在校研究生13.83万人,全市共有民办普通高校在校学生10.01万人。

 

总体来看,上述排名前15的城市,除了哈尔滨、重庆、长沙、成都楼市偏弱外,其他都较强。只是,排名第一广州和第三的西安,人才优势没有在楼市中较好的体现出来。作为西部城市的西安学生很多,但多数毕业后估计都不会留在西安吧。

 

 

西宁和深圳大学生在校人数不足10万人。西宁常住人口才229万,在校大学生少正常;但深圳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虽然是一座移民城市,可是如此低的大学生在校规模,与其城市能级和地位应该说完全不匹配,未来应加快高校建设。应该将广州的高校迁几座到深圳,呵呵。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易居研究院

 

 

大学生规模的大小,反映的是静态情况,接下来再看来人数增幅。2015年,34城大学生在校人数增长率均值为3.2%,其中27城正增长,7城负增长。

 

增长率排名前三的城市依次是宁波(38.5%)、乌鲁木齐(18.2%)、和青岛(12.6%)。大学生在校人数变动较大与高校数量密切相关,如宁波大学生在校人数的大幅增长来源于高校数量的增加,从2014年的14所增加到2015年的16所;昆明的情况刚好与宁波相反,高校数从2014年的43所变成2015年的24所。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易居研究院

 

将大学生的数量与增速综合考虑可知,合肥、南昌、郑州、长沙,这四个偏中部的省会城市,人才潜力较大,对楼市形成增量潜在利好。昆明、厦门、兰州即潜力偏小,作为东部较强吸引力的厦门,此因素影响很小。西部的大学毕业生,如有合适的机会,还是愿去厦门工作的。

 

[杨红旭论楼市]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关注微信公众号:1、杨红旭楼市研究。2、购房研练社]

【咨询或偷听干货,去“分答”找“杨红旭”】

 
话题:



0

推荐

杨红旭

杨红旭

493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中央电台特约财经评论员,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房地产政府智囊、企业智囊,房地产短周期理论的创始人,房地产“白银十年”的首倡者,全国房地产界最高产的地产专栏作家,上海首批房地产业领军人才,上海交大房地产总裁班特聘讲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