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老杨您好!之所以称您为老杨,而不是杨老师,是因为我也姓杨,这样称呼您感觉上会亲切一些。


微博关注您有大半年了,看了不少网友的购房经历,有成功购房而欢天喜地的,也有错过好的购房节点而懊恼不已的。看了之后略有感触,在此我也想分享下我的购房经历供大家参考。


我和老婆都来自安徽农村,‘穷二代’两枚。这次能在上海买房,既要归功于我的老婆,也要感谢老杨的启发。


我11年毕业后在上海找了份工作勉强度日,尽管混迹于月光一族,但由于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计划,心里也没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对于买房更是提不起丝毫的兴趣。直到结婚生子,我们一直租房。


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活表面的平静终于被儿子的出生打破。小夫妻两人尚且可以委屈自己与他人合租,为人父母,谁又舍得心头肉受此委屈?而且,每年上涨的房租简直就是租客心中抹不去的痛,相信有租房经历的朋友们都有体会。


时间拨回到2014年7月。眼看着孩子就要出生了,我和老婆开始时不时地讨论孩子以后的生活、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最后的重点还是落在了房子上面。这一次,我没有回避,因为我知道我已经退无可退了。但摆在面前的只有华山一条道,首付款只能是通过借钱筹集。俗话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恰好就是当时处境的写照。


原本设想向A借一些,向B借一些……不过三下五除二的功夫就能把首付款搞定。实际情况却是头两次张嘴借钱便接连受创,这无异于朝着两颗炽热的心头泼下两盆冰冷的水。


原以为最有希望借到钱人的都没办法给我们帮助,其他人还能有多大希望?我吃了当头一棒,不得不向无情的现实低头。于是,买房一事无奈地搁置。


时间一晃就到了15年7月,儿子快满一岁了,老婆再次提出买房的想法,这次她显得更加急切和坚决。这主要得益于老婆平时关注老杨的微博和微信,从老杨的分析中了解到上海的房价处于上涨通道内,错过这个村,可真就没这店了!


我也被一天天长大的儿子催的心急火燎。两人经过沟通,最终横下心来,这次无论如何都要把房子买了。接下来的几天,我和老婆开始了疯狂地四处借钱,只要觉得有可能借到钱的亲朋好友一网打尽。最后,东拼西凑凑了大约45w首付款(家里支持9k,其余自有 借款)。


首付款是有了,可是能买什么样的房子我们心里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就抱着一个单纯的想法:首付款加税费就按45w来,超出的不考虑,能买两房买两房,买不了两房就算买个一房也要买,看中了马上就定。经过简单的合计,我们觉得手里的首付款可以买莘庄附近的老破小或者更加偏远的嘉定或浦东的新房。


通过权衡分析,我们一致认为莘庄老破小是最有利的选择。恰好我老婆有个中学同学,彼时正在附近经营着自己的房产中介生意,他对于我们选房看房提供了不少很有价值的建议。


我们的策略是全面撒网,重点捞鱼:同时联系多家中介推荐房源、带看房,看到满意的交由同学操作。一来可以节省一部分中介服务费,二来照顾了同学的生意。


酷热的7月,看房者寥寥无几,当卖家看到看房者来到自家门口反而觉得不可思议,想不到真的有人看房。这些有恃无恐的卖家哪里明白我们这些刚需购房者的心情。


我是刚需我怕啥?我会怕热?我会怕累?NO!我就怕等天气降温了,买房人蜂拥而至,房价却升温了。这恰好也是卖家看透的一点,市场上涨价的呼声此起彼伏,即使暂时卖不掉那也没关系,等过了酷暑老子就涨价!


顶着三个星期烈日的焦灼,终于换来了绿柳成荫。最终在同学的介绍下,我一眼看中了一套位于莘庄地铁站北广场报春社区的房子。卖家需要置换,已经看好了新房子,现有的房子急于出手,要价163w。第二天,在同学的陪同下,我老婆又去看了一遍房,老婆对于这套房子也是一见钟情。我们两人对房子都比较满意,一拍即合,就定它了!


能一下子就下定决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套房子相对于之前看的所有房子来说,面积最大,装修最好。房子74平,两室两厅,卖家自住,装修保养相对完好。


我们第三天就约卖家谈妥了房价,总价161w,家电家具全送,卖家免费多住半年。由于买家诚心,卖家诚意,从付定金到签合同,再到后面的审税、办理过户、贷款也都比较顺利。最终,以首付42w 贷款119w搞定,10月中旬拿到房本。经过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的飙升,房价差不多涨了100w。


回顾我们的购房经历,从决定买房,到支付定金,前后历时三个星期,整个过程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干脆利落。纵观整个购房过程,既没有长时间看房的纵向对比,也没有纠结于多板块跨区域的横向对比。既可以说我们态度坚决,也可以说我们刚需无畏。


再过两个星期就要搬入自家的房子,5年的租房生活也将告一段落。此时此刻,内心既有激动,又不无担忧。对于本次购房,固然有值得欣喜的地方,也有需要总结的经验教训。


值得欣慰的有以下几点:


1.实现了买房愿望,拥有了相对安稳的家。

2.抓住了最后的机会,借助市场大势无意中实现了资产增值;

3.小区内有幼儿园,儿子上学方便。

 

美中不足比较担忧的有以下几点:


1.受首付款限制,未能兼顾投资因素,没关注学区,对口小学一般;

2.房子94年竣工,房龄过长;

3.地处外环外,几年后需要置换时担心不好转手。

 

本次购房后的整体感觉是比较庆幸地挤上了末班车,没有留下什么遗憾,也没有太多亮点。可能唯一的亮点在于,我们作为刚需一族在买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果敢态度和速战速决的行事风格。


在此,要对老婆的不断鞭策表示感谢,也要对老杨表达我们的谢意,是老杨的启发加剧了我们内心对于购房的紧迫感并最终如愿以偿地在上海买房,我们也算是关注老杨的受益者。最后,还请老杨不吝赐教,对于我们担心的问题予以指点,谢谢。


楼市刚需?削尖脑袋果断冲!

老杨点评:


这个网友的购房故事,可能用三个词形容:胆大、果断、幸运!


所谓胆大:两个月光族,存款不多,居然也敢想在上海买房!首付基本全是借的!真能借的,呵呵。万一还不起,伤和气呀。


所谓果断:第一次买房,没想清楚买什么房,就先借钱了。借完钱后,立即行动,而且仅仅用了短短三周期时间!要知道,很多第一次购房的年轻人,看房几个月、几年,挺常见。


所谓幸运:一是,在本轮上海房价暴涨的上半段,上车!享受了房产暴涨的嗨爽。二是,较少的预算之下,却没跑到远郊买新房。


至于建议:首付全是借的,又走了狗屎运,没什么好遗撼的!老旧小、无学区、外环外,都不是大问题。过几年再换房吧。


[欢迎写出你的购房故事,投稿邮箱:ysunwoods@163.com。注意:撰写故事,须文字通顺,少错别字,情节精彩,多反思失败案例。报名6月18日下午将于上海举行的红粉购房内训课,可加微信:ysunwoods ]

话题:



0

推荐

杨红旭

杨红旭

493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中央电台特约财经评论员,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房地产政府智囊、企业智囊,房地产短周期理论的创始人,房地产“白银十年”的首倡者,全国房地产界最高产的地产专栏作家,上海首批房地产业领军人才,上海交大房地产总裁班特聘讲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