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篇“神秘“文章,引发大家对于宏观政策的强烈火猜测,隐隐的有一股神秘的力量,让股市投资者感到担心,于是成为5月9日股市暴跌的幕后推手之一。 


而且,隐隐的还有一种政策取向,似乎对于正在回暖中的全国房地产市场,构成了一点点威胁。可能暂时谈不上什么利空,但大家必须知道房地产政策,正在发生细微的、微妙的变化。 


5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文章:人民日报记者近日再次独家采访了权威人士,为中国经济问诊把脉。鉴于人民日报的权威地位,这位神秘的“权威人士”所说的观点,咱们老百姓,没有理由不信呀! 


这位权威人士讲了很多观点,而且比国家政策文本,讲得更生动、更活泼,老杨很喜欢这种风格噢。以下,仅挑四条与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有关的观点,并尝试着用老杨的这张歪嘴翻译一遍。 


1、【不能利用高杠杆】树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甚至让老百姓储蓄泡汤,那就要命了。不能也没必要用加杠杆的办法硬推经济增长。比如,一些国家曾长期实施刺激政策,积累了很大泡沫,结果在政策选择上,要么维持银根宽松任由物价飞涨,要么收紧银根使泡沫破裂! 


老杨点评:明确提出不能加杠杆了!这也就意味着,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空间不大了,如果说去年多次降息降准,货币快速放松,资金加速宽裕,那么2016年货币将保持中性,维持当前的宽松状态,但不太可能继续大幅宽松了。因为,金融防风险,被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大家想一想,过去几个月,信用债、P2P正在出现诸多违约问题;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自2014年以来持续攀升。如果接来下物价也飞起来,则一旦泡沫破灭,老百姓不都得上街乱蹿去!


 2、【刺激政策要适度】保持战略定力,多做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事情,避免用“大水漫灌”的扩张办法给经济打强心针,造成短期兴奋过后经济越来越糟。无论是需求政策还是供给政策,无论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还是结构政策,无论是发展政策、改革政策还是社会政策,都要把控好“度”,既不过头,也防不及。即使方向正确、政策对路,一旦用力过猛,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酿成风险。比如,恢复房地产市场正常运行,去掉一些不合时宜的行政手段是必要的,但假如搞大力度刺激,必然制造泡沫,这个教训必须汲取。 


老杨点评:强调刺激政策要适度,而且“比如”了一下房地产。同学们注意,这是一个含有负面意思的“比如”呀。不过,还好又来了一个“假如”,对冲了一下前面的负面意思。尊敬的“权威人士”,你说话也太有高科技含量了吧。 总之,这是在敲警钟!


于是,老杨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央行和银监会不再会出台更加宽松的房贷新政了。就这一轮短周期而言,首套房贷最低二成,到底了!前几天社科院报告预测首付比例还将进一步降至15%,这货又错了! 


3、【通胀OR通缩】是雄是雌,还不能匆忙下结论。一方面,产能过剩依然严重,工业品价格总体下降的趋势一时难以根本改变,物价普遍大幅上涨缺乏实体支撑;另一方面市场流动性充裕,居民消费能力旺盛,出现严重通缩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我们必须保持警觉,密切关注价格的边际变化,尤其是工业品价格、消费品价格、资产价格及其相互作用。一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较快,部分服务领域价格持续上涨。


老杨点评:你瞧瞧,明确提出“一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较快”。显而易见,“权威人士”分明是有意见、不高兴喽!老杨前段时间,发了篇文章,分析过房价与CPI的关系:房价先涨,CPI后升(见下图)。但这一轮,通胀形势确实暂时不必过忧。 不过,当前少数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确实是个“很刺眼”的事实。


老杨认为:未来一年,房地产板块还将继续轮动,但轮动中相关轮块的房价涨幅将趋缓。否则,“权威人士”会发火的! 

杨红旭:关于楼市政策,“权威人士”嘴里吹来一丝凉风! 

4、【房子是给人住的】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即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作为保增长的手段。(股市与汇市省略)。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定位不能偏离,要通过人的城镇化“去库存”,而不应通过加杠杆“去库存”,逐步完善中央管宏观、地方为主体的差别化调控政策。 


老杨点评:5月9日股市大跌,也与这句话有关系。股市要归位,也就是说“爱咋地咋地”,政府不会像去年8月前后那么拼力救助了。关于楼市,“房子是给人住的”,也即还得继续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 


去库存,靠人的城镇化,也即鼓励农民进城购房,成为新市民;但不欢迎本地居民投资投机性购房!不能纵容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利用“首付贷”等高杠杆买房、炒房。 


最后,综而言之一下。虽然这位“权威人士”的上述观点,在房地产政策取向方面,透出一丝凉风。但是,还不宜据此认为房地产政策立马就会转向。因为,全国房地产库存仍在高位,去库存还远没达到理想效果,房地产刺激政策不可能这么快“鸣金收兵”! 


“去库存”大战“高房价”,这场大戏,百年不遇,刚刚开始…… 那各位看官,可能火大:老杨,你不净扯淡嘛,前面分析了这么多,最后又把观点给对冲了一下,等于没说! 


嘿嘿,别急,您老人家应该明白:事物的变化,都会经历“由量变到质变”!楚国宋玉曾说过:“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 老杨只想告诉各位一点:一丝凉风,从“权威人士”嘴里吹出来了! 



[杨红旭论楼市]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关注微信公众号:杨红旭楼市研究

咨询与交流加微信:ysunwoods】

 

话题:



0

推荐

杨红旭

杨红旭

493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中央电台特约财经评论员,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房地产政府智囊、企业智囊,房地产短周期理论的创始人,房地产“白银十年”的首倡者,全国房地产界最高产的地产专栏作家,上海首批房地产业领军人才,上海交大房地产总裁班特聘讲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