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去年以来,少数城市出现了久违的房地产热,不仅自住需求源源不断的释放,而且投资投机性需求也重现江湖,在深圳等个别城市,这类需求成为推高房价的主要力量。


历史上,2007、2009、2010年,在部分城市,都曾是房产投资需求繁荣的年份。向前追溯的更早些,2003、2004年温州炒房团就曾经声名赫赫,我记得一度曾有报道说:千亿炒房热钱围攻上海滩!


随着2010年房地产调控不断升级,限购限贷等严厉的行政管制手段不断出台,2011年开始投资投机需求开始大范围撤退,尤其是部分温州炒房团被死死的套在了自己的老窝儿!

 

于是,人们不禁要问:什么原因导致投资投机需求,在2015年重现江湖?


我总结为三点:钱多、坑多、人不傻!


首先,钱多!

 

众所周知,2014年11月以来,我国连续多次降息降准,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多宽松?没有2009年宽松,但比其他时间都要宽松。


三组数据为证:一是利率降至历史低位。经过六次降息之后,当前我国基准利率只有1.5%,五年期以上基准贷款利率只有4.9%,皆创历史最低值。实际社会利率水平也处于偏低位,比如银行拆借利率在2%左右,略高于2009年至2010年水平,处于2011年以来最低位。


二是货币供应放量。今年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3.3%,比去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长17.4%,比去年同期高11.8个百分点。说明货币供应出现放量。虽然M2和M1增速,仍远低于货币大放水的2009年。值得关注的是,代表资金活跃度的M1,从去年三季度开始增幅持续扩大,去年四季度开始超过M2增幅,这说明定期存款正在加速活期化,并流出银行,急于寻找出路。


 

杨红旭:潜伏5年之后,房产投资卷土重来!知道隐秘吗?


三是资金规模明显超出实体经济需要。GDP增幅反映经济,主要是实体经济的规模扩张,经济要发展,就需要合理规模的新增货币供应。因此,拿M2增幅减去GDP增幅的余值,代表多出实体经济所需的资金量。而这一指标,2015年四季度达到近7%,明显高于2000年以来3%的均值,而且创了2010年以来的新高。2016年一季度仍保持超6%。多出来的大量资金,需要寻找出路。


 

杨红旭:潜伏5年之后,房产投资卷土重来!知道隐秘吗?

其次,坑多!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过去几年中国的投资陷阱太多太多,而且近两年进入风险曝露期。

 

比如,2011年以来各地民间高利贷泡沫接连破灭,民众损失惨重;再如,2015年以来,泛亚、E租宝、中晋系、金鹿财行等诸多大中型理财公司或P2P机构,皆出现兑付难的困局,无数散户投资者的家庭财富成炮灰;另如,中国股市在经历2015年上半年疯牛行情之后,下半年持续下跌,而且出现了股灾1.0、2.0、3.0版,一大批小鲜肉被埋葬,大量老腊肉也被套。


放眼望去,真的是到处遍布投资“大坑、中坑、小坑”。掉进大坑,摔断腰,可能终生残疾;掉进中坑,摔断腿,可能中年返贫;掉进小坑,鼻青脸肿,必定心情抑郁。

 

去哪里投资?如何跑赢通胀?去年以来,这一问题,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中产家庭和富裕阶层,感到困惑、焦灼和无奈。

 

最后,人不傻 !


过去多年的历史与经验表明,与投资股票、高利贷、P2P、黄金等诸多领域而掉进“坑”里的人们相比,投资房产的人们,还不算傻。即便是房价存在着短周期波动,也有下跌的时候,但如果以五年、十年的跨度来看一宗房产投资,则多数投资的收益率是正的,且高于其他投资产品。


正是因为存在上述三个因素,或者说是客观现实,在过去一年,以及当前,少数地区的投资性购房比例明显上升。比如深圳高达五成左右,东莞与中山的少数片区超过五成,环北京的燕郊、大厂、香河、固安的部分楼盘达六七成,上海和苏州达三成左右。


也正是因为存在上述三个因素,当3月下旬上海与深圳限购升级之后,部分需求加速被挤压至周边不限购城市;在苏州和南京政策有所收紧之后,依然出现猛烈的地王潮。从经济发展和楼市健康角度来看,投资房产不宜提倡,过高的投资投机性购房比例,会推高房价,滋生泡沫。


但上述三个因素的存在,以及投资房产现象的重新出现,不仅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我们需要认真的剖析现象背景后的内因,找出长期解决之道,而不是仅仅拿出“限购限贷”的行政大棒,猛抡一圈。如果不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则光靠抡大棒,既无显著效果,又徒增管理成本。


2015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鼓励自然人和各类机构投资者购买库存商品房,成为租赁市场的房源提供者,鼓励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这也就意味着,以租金为目的,追求长线收益的个人投资性购房,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而那些以短线升值为目的投机者,才应是政策重点抑制对象。不一定要限制他们购房,可以通过税收手段大幅提高他们的短线交易成本。你可以炒房,但获利的大头,需要上缴国库。而你却承担了更大的亏损风险。如此,自然能压住炒房之风。


杨红旭刊发于新京报

更多文章,关注微信公众号:杨红旭楼市研究

小提醒:4月23日(周六)下午,老杨将在北京举办购房技巧红粉内训会,报名可加微信:ysunwoods



话题:



0

推荐

杨红旭

杨红旭

493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中央电台特约财经评论员,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房地产政府智囊、企业智囊,房地产短周期理论的创始人,房地产“白银十年”的首倡者,全国房地产界最高产的地产专栏作家,上海首批房地产业领军人才,上海交大房地产总裁班特聘讲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