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最近拜读了几位网友分享的购房经历,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也有各种失误的案例。看后对比自己的购房经历及心理历程,感慨很多,更多的是悔恨的泪。

 

下面就说说自己的情况,算是对过去的教训总结,期望将来多向大家学习,逐步走上一个良性的投资快车道。

 

本人是大学毕业来上海,第一次看房买房是2004年准备结婚。看房的范围没有局限,新房二手房也都在比较。

 

先是从浦西看起,印象最深的是天山路上的天山河畔花园,第一期正好在销售,当时售楼小姐还是相当热情的(从她们的态度也可以看出楼市的行情),给详细介绍了楼盘,大牌开发商凯德置地,小区规划很合理,价格是8500/平米。

 

当时很动心,但回来算来算去,觉得预算太紧张,而且当时上海远没有现在向外扩张的这么厉害,这个位置在当时看来稍微有点偏,再有就是刚开始看房,还想再比较比较。现在反过来再看,这个楼盘还是很有潜力的,后来升值很快。这算是我错过的第一个满意的楼盘。

 

接下来就转战浦东继续看。一下就看中了地铁二号线龙阳路站对面的万邦都市花园,虽然这个地方有些远,但是毕竟出门就是地铁,小区很大绿化很好,五期很快就要开盘。当时的楼市已经逐渐火爆,新开一个楼盘大家都通宵排队。我不想等新开盘,就谈了一个四期的二室二厅期房,结果房东要跳价几万,很郁闷就没成交。

 

当时投资客很多而且门槛很低,很多人都是交了定金就转手卖出赚差价,想想这样的机会真是千载难逢!没谈成就继续看了浦东的几个其他二手楼盘,比如黄山始信苑价格就5000左右,当时浦东大部分地区也都是这个价位。但是比较下来都觉得没万邦更好,最后又回到万邦,但两室的没有满意的房型,最终以7500块的价格买了一套一室二厅。

 

总结自己的第一套房,关键是没能从投资的角度以及长远的角度来选房。可能是小资情节在作祟,一定要比较好的区(上海传统的下只角压根就没看),房子新,小区漂亮,挨着现成的地铁,哪怕牺牲面积。从投资角度看的话,前面提到的黄山始信苑,后来得知是学区房,目前的价格单价也在6万以上,当年如用足贷款的话,以5000块的价格完全可以买两套经济两房。

 

第一套房选购失误还可以给自己找个借口:生活经验不足,投资经验更加谈不上。但第二次购房至今让我懊悔不已。

 

2008年下半年开始考虑换房,先是把万邦的房子卖掉,价格比买的时候翻了一倍多。然后住父母家开始看房子,浦东几乎看遍,老毛病又犯了,小区档次不够看不上,位置偏一些看不上,太高档的资金又够不上,真叫一个纠结。

 

我虽不是处女座,但有一点追求完美的情节,眼光永远比现实要高。既然浦东没合适的,就沿着地铁二号线往浦西找。正好在上海楼市上看到威宁路地铁站这里有2个已开的楼盘,就直接跑过去,有了前面看了很多楼盘的基础,一下子就看中了天山怡景苑,当天就付了定金,也算是当机立断。。

 

一切看似完美,选到了自己满意的房子,而且时点非常好,2个月后房价就飞涨。为什么说比较懊悔呢?关键就在于解决了自住,没同时考虑投资。当时不是没有条件,是错失良机。

 

方案一,卖掉的房子的钱然后足额贷款完全可以买两套天山怡景苑的两房,就是每月还贷稍微紧张点;方案二,原来的房子不卖,咬咬牙或者暂时借些钱也可以买到怡景苑的两房。

 

结果我两种方案都没选,选择了一个过更加舒适生活的方案,把钱用在了更好的装修,买更好的车子上了。现在的困境就是钱没买成房子,但也没能留到手里,七花八花都用掉了,但是房价这几年一直蹿升,再想买比较满意的房子,差距已经越来越大,门槛越来越高了。09年初163万的天山怡景苑两房如今市场价格已经是600万。

 

眼看15年又是一波上涨,这次没能抓住最好和次好的时机,但也是想了各种办法,最终在年底买了一套老旧小的房子,谁让我以前过的太舒服了呢,现在只能慢慢腾挪了……

 

教训之一,过于注重生活的品质,没能更早更有规划的投资资产;

 

教训之二,没能更早的学习房产投资或者说没能找到对的人学习,一直自认为房价一直涨,越来越脱离收入水平,应该有回调有下跌;

 

教训之三,低估收入水平的提高,一直是五成六成的付房款,没用足贷款。

 在一线城市购房,杠杆不用足,注定要后悔?

杨评:从操作上分析,这位网友并没犯重大失误。但也称不上成功。就是一个中规中矩的上海中产市民。

 

购房先考虑自住的舒适性,然后利用多余的资金适度投资,在生活心安理得与家庭财富平稳增长之间,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平衡度就ok了。这位网友,过于自责了。

 

对于一线城市和少数强二线城市的居民,把贷款杠杆提高,更多贷款买房,从长期来看,获益确实多于低杠杆的购房者。这一点,广大朋友应明白。

 

欢迎写出你的购房故事,投稿或咨询,可加微信:ysunwoods

 
话题:



0

推荐

杨红旭

杨红旭

493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中央电台特约财经评论员,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房地产政府智囊、企业智囊,房地产短周期理论的创始人,房地产“白银十年”的首倡者,全国房地产界最高产的地产专栏作家,上海首批房地产业领军人才,上海交大房地产总裁班特聘讲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