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日,有媒体报道,尽管楼市“去库存”已经成为中央政府确定的2016年经济工作的“国家任务”,要打一场房地产歼灭战,但最高决策层已经将“全面刺激楼市”排除在“去库存”的政策储备之外,“分城施策”已经成为主要方针。

对此,笔者非常认同。自2011年以来,全国楼市的区域分化程度不断加重。比如,2013年一二线城市房价反弹,其中北京等一线城市房价大涨,但多数三四线城市房价没有一点动静。再如,2014年全国楼市降温,三四线城市土地成交低迷,频频流拍,但一线城市和南京等少数二线城市,地市异常火爆,地王频出。

等到了2015年,这种区域分化现象,已经达到历史极致!以昨天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为例,12月与上月相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7个,上涨的城市有39个。与去年同月相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9个,上涨的城市有21个,其中最高涨幅为47.5%,最低为下降5.3%。

房价同比下跌的49个城市,多是样本中的三线城市。而房价同比上涨幅度比较大的包括深圳、上海、北京、广州、南京、厦门、杭州、武汉、宁波、天津。主要是一线城市热和二线核心城市。其中最为火爆的城市是深圳,房价同比上涨47.5%,这一涨幅仅次于2010年的海口和三亚,是2010年以来几年全国最高值,也是深圳历史上的最高值。

对于当前全国楼市严重分化、冷热不均的状况,政府也只能“分城施策”。其实,早在2014年3月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提了“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而事实上,2014年3月之后,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也确实落实了“分类调控”,比在多数城市放开限购的同时,四个一线城市却没放开;在放松房贷和限外的部委政策中,却没包含一线城市。

警惕:热点城市房价的“虹吸效应”,阻碍三四线去库存!

但当前的麻烦是:政策放松力度最大的三四线城市,楼市仍冷得像冬天。而很多政策没有放松的一线城市,尤其是深圳,楼市却最为繁荣,房价涨幅大得惊世骇俗:千万亿豪宅楼盘,开盘时像白菜一样被抢光,炒房者像蝗虫一样到处抢食二手房,甚至根本不看房就掏钱。这边刚买到手,那边便挂牌出售,而售价比买价动辄高出几十万、上百万。

如果放在前些年,以深圳楼市这种热度,几个月前就应有紧缩性政策出台了。但除了2015年6月深圳官方轻描淡写的几句表态外,并无任何政策收紧。反倒是,深圳的限购门槛,当前是一线城市当中最低的,且官方对于限购限贷的执行,也是最宽松的。这在有意无意中,助长了炒房者的热情与信心。

不过,官方可能也存在另一种隐忧:如果现在就打压深圳房价,会否引起其他城市的不良反应?毕竟绝大多数城市,急需的是楼市复苏!

但是,我们也必须关注到另一种现象:深圳楼市的暴热,炒房所带来的显著赚钱效应(一年房价翻一倍,比放高利贷都赚钱),使很多深圳以外的资金,也源源不断的流进深楼市。比如,深圳是以外地人为主的城市,很多在深圳有购房资格的外地人,原本没有能力购房,为了赚取暴利,很容易动员老家亲友的力量,把原本在老家楼市中购房的资金,搬到深圳炒房。

再如,2015年下半年,苏州工业园区的房价同样暴涨了六七成。由于苏州不限购,据说很多苏州周边的人,比如昆山、常熟、张家港等,也纷纷去苏州园区投资住宅。另外,2015年房价大涨的南京,也存在相同现象。这种“虹吸”效应的存在,其实是不利于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对此,政府决策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笔者的建议是:未来几个月,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政策,落实“分城施策”方针。

一方面,应加大对于三四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楼市弱的)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在税收和信贷方面,出台立竿见影的实质性利好政策。

另一方面,深圳官方应升级限购,比如延长纳税时间,严禁补交税款,提高二套房贷利率,将二手房转让的个人所得税严格按差额的20%征收(学习北京好榜样),从而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适度压缩房价泡沫。


杨红旭发表于新京报,更多独家文章关注微信公众号:杨红旭楼市研究

话题:



0

推荐

杨红旭

杨红旭

493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中央电台特约财经评论员,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房地产政府智囊、企业智囊,房地产短周期理论的创始人,房地产“白银十年”的首倡者,全国房地产界最高产的地产专栏作家,上海首批房地产业领军人才,上海交大房地产总裁班特聘讲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