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近日,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三家大行的深圳分行,决定收紧面向中介群体的房贷政策。虽无明文,但已得到银行及中介行业的确认。

比如中行,原先只需在深圳连续缴满一年社保,现在则需三年社保,而且须是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建设银行方面则规定,中介买房首付一律四成,配偶一方为中介者按此执行。

深圳房贷开始收紧,这一信号必须重视!

显而易见,这是银行发出的一个信号:有针对性的收紧房贷。针对的是炒房者、而且是还贷能力弱的中介人员。

这个新政,力度很小,信号也弱,难以对市场形成实质性影响。但关键是,银行行为的动因值得探究:

其一,肯定出于自身对风险的防范,一旦房价下跌,这类群体有断供风险。2014年以来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因此近两年银行对于贷款风险的防控,明显比前些年严格了。

其二,会否背后隐有更高层面的窗口指导,比如是否有来自于银监部门的指导?是否有高层认为深圳房价泡沫明显,需要泼点冷水,降降温?如有此隐情,则就意味着后面还有更多的政策出台,深圳政府也会有所行动。

那么,如果未来一段时间银行收紧房贷的范围继续扩大,则会有会结果?答案很明确:市场会有所降温。因为深圳房价暴涨,与宽松的信贷支持有很大关系。很多炒房者利用虚假收入证明、银行流行,骗得贷款,利用超高杠杆炒房。如果房贷收紧,则立即就会提高炒房门槛与成本。

比如,2015年6、7月,深圳个人住房贷款曾出现过一波收紧,农行、中行、建行、工行等将首套房贷首付从三成提至四成,房贷利率也有所上浮。其后,7月至10月,深圳量缩价滞。

深圳房贷开始收紧,这一信号必须重视!

深圳专家看深圳楼市:急需一次降温!

前段时间,老杨已经对深圳房价下跌发出了“黄色预警”。很多深圳本地人,尤其是炒房者,认为老杨身在上海,根本不了解深圳,甚至可能连几个区,都傻傻分不清楚(其实,对于宏观趋势研究者,不需要了解太多微观细节)。

今天,正好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深圳楼市急需一次降温。这可是深圳本地专家写的(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宇嘉),他算是了解深圳的人了吧。从这篇文章中摘几段,供大家参考。

“掐指也算得到,目前的房价已经将刚需彻底抛弃了。现实中也看到,除了少数“换房需求”外,目前楼市已成为投资客的“接龙游戏”。链家地产发布的楼市大数据显示,深圳二手房市场投资客占比已达到30%,但奔着投资而买房的比例远高于此,新盘上市中手持多个“房票”的购房者多得去了。链家统计显示,为获得购房资格或享受首套房优惠而离婚买房的占比,在2015年达到了45.2%。

近期,投资深圳楼市升级了。首先是出现了“买房票”、“养房票”的怪诞现象。据悉, 2015年初私下成交的“房票”价格是8000元,到年末已涨到3万-5万元;其次是杠杆率抬升,出现了通过消费贷款、民间借贷凑首付或支付房款,通过众筹买房等“加杠杆”现象,有人甚至将本轮深圳楼市称为“杠杆牛”。事实上,“加杠杆”本质就是“次级贷款”,即给不符合房贷条件的人发放了贷款。

目前,资金面超宽松,叠加资产配置荒,深圳已成为各路资金安全着陆的“海绵垫”,外围虎视眈眈的资金和投资客还有很多。“去库存”上升为国家战略,“稳增长”占了上风,保障房周期太长,“逢拍地,必地王”,房价上涨似乎难挡。但是,如此下去,于老百姓、于企业、于政府,于民生、于经济、于社会,没有一点好处,这时候降温还来得及,千万不要等到积重难返的最后关头。”


看完这篇文章,我还想到另一层含义。这篇文章发表于证券时报,这是三大证券报,带有一定的官方色彩。另外,这篇文章被新华网转载,说明新闻口径并不违背官方心意。

老杨也常为媒体写稿,清楚一点:在不同的时间段,官方常常会对媒体在报道房地方面,进行口径与观点的内部指导。比如,2015年下半年,不欢迎唱空楼市,包括看空某个单一城市楼市的稿子。

从这篇稿子被新华网转发,似乎预示着官方允许适度看空深圳楼市! 当然,新华网转发的意义,远弱于新华社刊发文章。老杨只是适度惴测官方心态,仅供参考。

深圳房贷开始收紧,这一信号必须重视!


深圳业内人士看深圳楼市:有泡沫,会下跌,难崩盘!

几天前,一个深圳粉丝,发了我一段文字,如下:

杨老师,我长期关注你的微信和博客,也密切关注深圳楼市走向,也是一个房地产从业人员。想谈一点自己身边的关于楼市的事情。

深圳楼市价格在2015年以前的三年,基本属于温和上涨。2013年受政策影响,楼市跳涨了20%左右,但是和2015年比起来仍然小巫见大巫。说实话,均价破4万对于任何一个家庭都是负担,我也认为泡沫存在。

但是存在是否合理呢?一是,深圳人属于极其善于钻营,资本逐利性最强的一批人,从当年的原始股,第一批炒房客包括现在的创业潮都可以看出;

二是,深圳人均收入在全国属于前列,且具有强烈的上涨预期,即便楼市回调乃至暴跌,除去疯狂加杠杆的部分人群,绝大多数是可以承受首付及月供压力的。

三是,前车之鉴,包括08年暴跌和2015年股灾的教训,绝大多数家庭和投资客不会将鸡蛋全部压在房子上,能够拿下几百万乃至千万资产的这部分人,有一定的分散风险意识和承受能力。

对于深圳楼市长期向好的趋势,我就不多说了,但是短期的回调在所难免,不排除在市场非理性的影响下,楼市进入高位深幅调整,但距离崩盘导致全体套牢,我认为可能性不大。

就我而言,我持有的房产如果缩水,我的收入也足以支持,不至于出现恐慌性抛售。投资有风险,风险集中在自己的承受能力和回调的承受度。

补充一点:从深圳市保障十三五规划来看,保障房建设思路已发生变化,集中地铁上盖、交通枢纽、棚改等优质地块作为保障房,未来保障房将作为人才安居的一个重要政策。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估计如果要进行调控,以往简单的压缩需求增加交易成本式的方式将有所改变,供给侧改革思路将落地。

通过上述,可知这位深圳房地产业内人士,对于深圳楼市的现状、性质和未来走向,所持态度非常理性、客观、平静。

他的很多观点,我都比较认同:相较几年,深圳房价涨幅太大,超出合理范围,当前已有泡沫,未来会降温,房价会下听,但不会崩盘,多数业主仍能承受,不会发生大面积断供!


【 杨红旭论楼市 】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更多文章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杨红旭楼市研究

话题:



0

推荐

杨红旭

杨红旭

493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中央电台特约财经评论员,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房地产政府智囊、企业智囊,房地产短周期理论的创始人,房地产“白银十年”的首倡者,全国房地产界最高产的地产专栏作家,上海首批房地产业领军人才,上海交大房地产总裁班特聘讲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