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当前,全国最高的城市,是哪两个?想必大家猜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最高的城市是深圳,高达34400元/平方米;其次是上海,为32000元/平方米。


其实,如果仅看房价水平,很难知道是否合理,因为深圳和上海都是国际大都市,吸纳了全国的人流与钱流,房价高于其他城市,也算正常!


从长期来看,一个城市房价合理与否,需要综合考量多个指标,比如房价收入比,收入还贷比,房屋空置率、租售比等。


仅拿房价收入比来看,根据易居研究院的报告,2014年全国房价收入比排名第一的正深圳,高达21.7倍,其次是北京和上海。2015年深圳住宅成交均价大涨34%后,房价收入比还会明显增长。


且看房价最高的两市长官,如何抚慰年轻人受伤的小心灵!


从房价收入比这个单一指标看,深圳购房压力确实非常大,一个平均收入的年轻三口之家,2014年需要近22年的家庭收入,才能在深圳买套平均单价的100平米住宅,而2015年估计要超过25年。


但即便如此,也很难说深圳房价泡沫有多大。虽然发达国家房价收入比的平均水平为3-6倍,但我国国情不同,人都扎堆流向一线城市,各种公共资源也都向一线城市倾斜,高收入的就业机会也在一线城市,全国的资金涌向一线城市购房。因此,只能说深圳年轻人的购房压力全国最大,而深圳本地已有一两套房的家庭,压力还不算大(可以置换住宅)。


如果从短期看,房价是否泡沫,则要看房价的上涨速度,短期(比如一年)急速拉升的城市,则容易透支合理需求,出现短期泡沫,沦为投资投机者的乐园。深圳就如此。如果看商品住宅成交均价,2015年北上广深四市分别上涨了8%、18%、0.5%、34%。深圳明显偏高。


如果看70城房价指数的月度数据,则2015年12月同比2014年12月,深圳房价同比暴涨近48%,上海中速上涨18%。北京和广州上涨10%左右,只是温和上涨。


当前,深圳和上海的楼市与房价,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媒体也紧盯着。尤其是针对深圳楼市,近期包括央视在内的诸多大媒体,都进行了深度报道。


且看房价最高的两市长官,如何抚慰年轻人受伤的小心灵!

那么,当地政府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城市的房价,以及有何应对之策?且看近日官员表述吧。


1月27日,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参加杨浦代表团全团审议时表示:青年是城市未来的希望,房价太高、居住成本太高会把青年压垮的。他表示,上海要控制房价,发展中小户型,总价让青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够承受。


1月29日,上海市市长杨雄在上海市人民政府记者招待会上表示,2015年交易量上升比较快,房价也有所上升。今年继续坚持调控政策和手段,上海将坚持现在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主要还是限购。同时,根据市场变化在供应结构上作一些调整。目前主要是中小户型市场比较缺,我们希望可以增加一些中小户型的供应量。”


1月28日,正在广州召开的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答记者问时表示:2015年深圳在全国的大中城市的房价的涨幅是第一的,我拿到的数据是涨了40%多,他表示深圳市政府也一直在高度关注着房价问题。房子受制于土地空间的影响,深圳在人居环境创新创业方面又都吸引着很多年轻人,上涨的房价确实影响了一批希望来深圳扎根的高学历的年轻人。


深圳市政府也在考虑应对方案,并从三方面作了回答。首先,通过提高保障房的供应量来缓解住房困难的问题深圳决定在“十三五期间提供35万套左右的保障性住房。其次,要加强深莞惠的合作。在交通基础设施和共治环境的基础上,双方的人口可以互相的进入。目前深圳往东莞和惠州修地铁,也是希望缓解深圳土地空间不足的问题。另外,政府也在考虑整备一些土地,进行棚户区改造,多建一些廉租房。


那么,如何看待上述两个城市长官的表态?其一:二市暂时都没有收紧调控的意思。上海表示要继续坚持调控,调控房价,继续限购。而深圳长官居然连“调控”二字都不愿提,也没提继续限购,更没提抑制房价,如此表态,约等于纵容炒房,纵容房价继续高涨!


其二,二市都提出增加供应。上海提出增加中小户型商品住宅供应。深圳则强调加大保障房供应。从缓解高房价的角度来看,增加保障房,并不能很快抑制商品住宅价格,只不过是让底层群体有一个基本的居住条件,主要是廉租和公租房为主。而对于中高工资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不是租不起市场价格的房子,而是买不起商品房。政府如不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根本无法解决年轻人购房问题。


相比而言,上海官方计划增加中小套型商品住宅供应,在缓解房价方面,要比深圳更有针对性。

且看房价最高的两市长官,如何抚慰年轻人受伤的小心灵!

就拿深圳的邻居香港作为例证吧。香港的公租房解决了三分之一香港人住房问题,这是世界上除新加坡和北欧之外,政府所能提供的廉租房的最大比例了。但是,如此大力度的保障房(另外还有六分之一的香港人住居屋,相当于内地经济适用房),并没缓解香港高房价的压力。实际上,香港房价一直全球房价最高的城市之一。


因此,深圳长官所谓的“加大保障房与廉租房”,其实与高学历的年轻人买不起房,没有任何关系!请不要忽悠那些充满创新创业精神的年轻人了!驴头不对马嘴,药方都没开对,能抑制高房价吗?请拿出点靠谱的措施吧!



【 杨红旭论楼市 】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更多独家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杨红旭楼市研究

话题:



0

推荐

杨红旭

杨红旭

493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中央电台特约财经评论员,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房地产政府智囊、企业智囊,房地产短周期理论的创始人,房地产“白银十年”的首倡者,全国房地产界最高产的地产专栏作家,上海首批房地产业领军人才,上海交大房地产总裁班特聘讲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