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老杨你好。就在刚才,拿到了新买房子的产证,不禁回想过去10年间不做房奴,以租养贷,买4套房的经历。与大家分享如下。

第一套:月入2000200410月第一套房

2002 年,我来到了苏州园区工作。税前工资2500,对于只有大专非热门专业学历的我来说,已经很满意了。除去公积金(园区公积金很高,个人和公司各扣22%) 和税,到手好像是1800多(反正没满2000)。

当时苏州还有公交月票,为了省钱,租在便宜的里河新村,合租,我住朝北的小房间,月租280。

来苏半年后,我就发现房价在涨和公积金的“秘密”。迅速地算了一下,我的工资涨幅远远跟不上房价的上涨速度;同时,每个月可用于还贷的公积金 买房就可以省下来的房租=1100。

要想把这钱用起来,唯一的方法就是买房子。但是当时我拿不出首付,家里的条件也注定了不可能给我一分钱支援,哪怕是借。我的当务之急是攒首付。

当时公司是14薪,周末如果有班加,领导安排我一般不拒绝,同时每周135晚上去做两个小时兼职。这样,两年以后也就是2004年7月,我差不多有6万积蓄,加上公积金里2万多,在公司第一个合约到期,又跟我续签了两年合同的第二天,我开始看房子。

我锁定的目标是总房价20万左右的一室一厅,自住,能用公积金还贷。2004年从7月15号开始看房,由于当时苏州园区的公积金使用范围很小,所以实际上满足我各方面条件的 房子很少。

终于,在10月的有一天,看到了一套娄葑板块54平米带自行车库,总价22万,能用公积金的房子,我立马出手。现房,毛坯,我一天都不耽误,花了1 万多装修得很简单,但是非常干净整洁。然后搬进去住,省出来的房租 公积金这时有1300了,全用来摊还。自行车库一个月出租150元。


现在回看自我评价:

优点:懂得积攒好“启动资金”,虽然当时一起进公司的同事都笑我女孩子存什么钱,买什么房子,但是当时每年结存2万多,其实根本不影响生活质量,两年积攒的启动资金让自己后来都生活地比较轻松。

缺点:太过谨慎,没有投资意识,当时星海学区也有一套50 平米的房子,单价是5000(我当时买的那套是4000),当时看起来相差25%,但现在两个房子市值相差两三倍了。

小插曲:买房后不久,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在恋爱一年后开始谈婚论嫁, 时间进入了 2005年年底。我催促老公买婚房。这时房价基本上在5000左右了。老公在认识我以前有一套两居室76平米的新村房子,他家的意思是够住了,就在那里结婚。

但是我的意见是:两个人一起凑个首付15万,买套总价50万左右的房子,贷款虽然35万,但是两套房子的租金足够摊还,根本不影响生活,收入还可以继续积攒,过三五年可以很轻松地换套大三室。

这个时候,我和老公( 主要是他家人 )之间产生了重大的分歧( 他家人就坚持认为房价疯涨了两倍,一定会跌回 4000以下,而且认为贷款就是为银行打工,最多只肯贷10万用来套出公积金)。

最后,终于各自退让,折中:他家按照他们的看法房价要跌,贷款不合算,卖了两居室30万,再添了10万,贷款12万,买了湖东一套小三房,我不出钱,也不占产权。我呢,就按自己的观点,我用我的钱和婚前房子去投资,他也不干涉,相互尊重对方的决定和选择。

现在回看自我评价:我的思路完全是正确的,当时老公那房子不卖,我们也不用做房奴,房租 老公公积金还贷款绰绰有余,当时30万不到卖掉的那房子现在价值100万 。

第二三套:月入3300,2009年买入两套房

2007年元旦,结婚后的第二个星期,我的一居室就租出去了。月租1400净到手,自行车库每月180,一年2万,我全存起来。房贷用公积金摊还,足够了。

2008年冬天的经济危机,让每个人都担心害怕,我也一样。那时很多房子都在降价卖亏本卖,我既没有首付,也不敢买,毕竟只是一个学历低收入偏低的打工妹。

但是一过2009年3月份,明显感觉到回暖了,不管是经济危机对心理上的影响还是对房产的影响。
2009 年五一期间,我陪一个朋友去看房(她买房也跟我一样,外地人到了苏州需要房子住),开盘那天是5月3号,很多人2号晚上就去排队了。当时我们在群里跟朋友分享,有人还笑我们别被托儿给骗了。

5月4号那天,我故意去售楼处问要买房,答复是一套不剩,等下次开盘,我立刻明白排队的不是房托。
我马上做出决定,卖了小房子,拿到现金作为首付换房!
挂出去,第二天就卖掉了。小房子连车库卖了44万,还清贷款,又加上这几年的房租和自己的积蓄,手上有52万。

2009年5月底,买了湖东一套130平总价80万的三房,首付25万,贷款55万,利率7折,每个月还2600左右。当时工作了7年,工资涨了,公积金有1800, 毛坯出租净到手1650,还贷后每个月还能多出1000左右。

2009年6月底,再买了一套50平总价45万的精装单身小公寓(也是70年产权),首付27万,贷款18万,利率7折,每个月还2000,租金= 还贷 。

现在回看自我评价:因为学历低、收入低,一直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买这两套房都是贷款倒推法,就是先算公积金 租金有多少,倒推出自己的购买力;如果自己稍微有点儿魄力,不应该买单身公寓,因为面积小,升值少;优点是完全没有压力,不动用工资收入。

小插曲:
到 了2012年,距离我买第二套第三套房过去了三年,政策也进入史上最严厉甚至有点儿不合理时期:不仅认房,而且认贷。哪怕所有贷款都还清,也没有购房资格,因为我和老公加在一起,贷款记录有四次。我想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去买房了。

在这三年期间,房租小涨了一点儿,房租结存 存款有10万了,我提前还了单身公寓的贷款,又是倒推法,贷款年限缩短到5年,每个月还是还2000。

现在回看自我评价:这是一个非常愚蠢错误的举动,贷款利率打7折,这等优惠永远也没有了。房贷是小老百姓唯一“用银行的钱办自己的事儿”的机会。

第四套:月入5900201511月再出手

2014 年底开始,政策开始松动。2015年7月2日,园区拍出地王,地面价1万5。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我正在上海出差。我对一起出差的同事说:园区房子很快进入2.0时代。

出差回来后,算了一下手上的资金:小公寓的贷款在2014年7月结束了,每个月的房租3000块是纯收入;工作了12年,公积金已经完全够 还贷款了,大三房的租金每个月有3000块也早是纯收入了;如果购入房子也是马上就可以出租3000元左右;股票里赚了5万左右。手上一共可以凑出40万左右。

我又动了买房的念头。但是老公不同意,所以也不配合二做一。我只好放弃买房念头。但就在看房的过程中,才知道有个接力贷的方法。等到我想到这个办法的时候,房价已经2.0了。不敢挑选,赶紧在湖东定下一套70 平的小两房,总价149万,贷款110万。

又是倒推法:三套房租金每个月有9000元用来还贷,我还是不想动用任何工资收入。现在回看,自我评价:买房念头没有2009年坚定,更没有坚定自己的观点。如果我在7月份积极坚定地买房,149万的总价可以买套100平米的房子;又或者说同样的这套70 的小两房,7月份只需要105万。因为对后面的楼市喜忧参半,所以选了这个不大的房子,就算跌,面积总价都小,亏不会太大,同理,增值也不会太多,跑赢通胀就知足了。

插曲:这十年间,老公和他的家人一直是房价不合理理论的看空者,所以没有任何举动,公积金也不去用,可惜了。

在这十年间,我单枪匹马,虽然自己的工资收入中偏低,但是也买了4套房,现在拥有3套房,从没有动用工资收入去还贷,从没有用过老公的钱、也没有任何的资助,最重要是从来没有“房奴” 的压力和感觉,没有影响原本的生活质量。

当年喊着月光、女孩不用存钱不用买房的一起进公司的同事都很佩服我,我自己也觉得自己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了人生的十年 。


(下图是苏州工业园区一小区房价走势,2013年那波,园区只涨了一成,而2015年这波,暴涨五成!)

让男人们汗颜去吧!一个弱女子以租养贷,10年买4套房

杨评:看到这一经历,老杨还真有点小震惊。这是一个弱女子,却又是一个奇女子!内心强大,敢做敢为,从容不迫。

在以往粉丝写的购房故事当中,过半是女当家主导购房的,但多数情况是婚后,且老公支持。而这个弱女子,难得和过人之处在于:学历与收入皆不高,婚前加班兼职赚钱买房,婚后老公及家人反对投资房产。

她所幸运的是,所买房子都在苏州,而且在工业园区或附近,过去十年房价涨幅超过多数二线城市。要说不足之处,从投资效率和收益最大化的角度看,买房过于保守,房贷杠杆偏低。

但这也正是她的投资特点之一:通过倒推房租收益,也设定买房总价上限。从而使自己的投资行为不影响正常生活,几乎没有还贷压力。生活比较从容。

老杨的建议:第一套房要买得早,其后要勤换房。对于房价比较强势的城市(一线和部分二线),要多买房,多用贷款杠杆,追求财富增长速度。不要被男人偏执的观点所误导。我发现在购房这件事上,在很多家庭中,老婆比老公的想法,更靠谱一些。


粉丝撰写,老杨点评。欢迎写出自己的购房故事,投稿:。

更多房地产文章关注微信公众号:杨红旭楼市研究

话题:



0

推荐

杨红旭

杨红旭

493篇文章 3年前更新

中央电台特约财经评论员,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房地产政府智囊、企业智囊,房地产短周期理论的创始人,房地产“白银十年”的首倡者,全国房地产界最高产的地产专栏作家,上海首批房地产业领军人才,上海交大房地产总裁班特聘讲师

文章